王忠嗣 MBTI

王忠嗣个人资料

别名:王训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华州街道)
出生日期:705年
逝世日期:749年
主要成就:大破奚、契丹联军,降服契丹三十六部;大破吐蕃
主要作品:《平戎十八策》
本名:王忠嗣
官职: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
追赠:兵部尚书、太子太师

王忠嗣(705年-749年),初名训,唐华州郑县(今渭南市华州区)人,原名王训,因其父王海宾为国捐躯,唐玄宗李隆基赐名“忠嗣”。丰安军使王海宾之子,中国唐朝军事家,将领。

王忠嗣九岁时便由唐玄宗养于宫中,长大后“雄毅寡言,有谋略”,很得玄宗的器重。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起,历任左领军卫郎将、河西讨击副使、左金吾卫将军等军政要职。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秋,吐蕃进犯边境,王忠嗣率部属前往平叛,吐蕃大败。后又北伐奚族,平定吐谷浑,利用西突厥各部贵族之间的矛盾,削弱其实力。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又任朔方节度使。王忠嗣主张各民族和平相处,尽量避免冲突和战乱的发生。玄宗欲兴兵攻打吐蕃石堡城,王忠嗣上奏,请休兵秣马。玄宗不以为然,董延光请攻石堡城,但出师无功,终罢兵。天宝五年(746年),王忠嗣身兼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节度使。天宝六年(747年),拒绝安禄山的拉拢引诱,上书揭露其阴谋,反遭李林甫、安禄山“欲奉太子”的诬陷,被贬汉阳太守。天宝八年(749年),又贬至汉乐郡。同年暴卒。

王忠嗣与突厥等西北各族互市时,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生产发展,物质、文化也得到交流。王忠嗣注意军事训练,妥善保养军械,充实边防,扩充戎马九千多匹,修筑大同、静边等城,加强防务,使得万里边塞安然,是唐代边境最安定的年代。还为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军事思想。据《新唐书》等记载,王忠嗣曾向玄宗上《平戎十八策》。《全唐文》收录其一篇《平定诸蕃奏》。

更新时间: 04-28 09:56
添加人: PsycTest

还没有人投票噢~快来投出您宝贵的第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