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出现频繁的攻击行为、撒谎、偷窃、破坏等问题行为,可能不仅仅是“叛逆”那么简单。本测评工具基于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标准,结合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用于初步筛查青少年是否存在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的行为模式。
本问卷原设计为家长或老师评估青少年的行为表现,采用第三人称描述(“他/她”),由父母、老师或照护者填写,基于过去12个月的真实观察,帮助更客观识别孩子的问题行为是否超出正常范围。
如果你是青少年本人,想用本问卷进行自我评估,请在答题时将所有“他/她”替换为“我”,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作答。
【自评说明】——如果你想用这份问卷进行自我评估
例如:题目“他/她曾欺负或威胁别人”请理解为“我曾欺负或威胁别人”。
如果你觉得某些题目不适用于自评,请尽量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作答。
本问卷旨在帮助识别潜在行为问题,不能替代专业心理诊断。如有严重困扰,请及时寻求心理专家帮助。
什么是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是一种以反复侵犯他人基本权利与社会规范为特征的行为障碍。常见表现包括:
- 欺凌他人、打架、使用武器
- 蓄意破坏他人财产或纵火
- 撒谎、偷窃、闯入他人场所
- 不顾规则、夜不归宿、旷课逃学
该障碍通常在儿童或青春期发病,若未及时干预,成年后发展为 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 的风险显著增加。
相关心理测试:恶的科学: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倾向测评(ASPD Screening Test)
品行障碍筛查测试
说明:请根据您对该少年(或自己)在过去12个月内的观察,选择最符合他行为频率的选项。请尽量依据事实判断,而非主观印象。
测试结果不等于诊断,仅为行为风险初筛,需结合临床判断;可配合《CBCL儿童行为量表》、《DSM-5诊断问卷》、《ADHD行为观察表》 等工具进行综合评估。
- 品行障碍是一个“行为模式”,而非单一事件。即便一次抢劫行为也不能构成诊断,必须是持续模式;
- 不要以“坏孩子”标签替代理解,很多行为背后隐藏的是家庭忽视、情绪障碍、创伤经历;
- 分数只是参考,维度分布比总分更重要。即便分数不高,如果集中于攻击行为也应高度重视。
品行障碍筛查测试适用人群
- 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打架、撒谎、偷东西、不服管教
- 老师观察学生有欺凌、毁物、旷课等反复违规行为
- 对自己行为有疑虑或遭遇他人反馈行为异常的青少年,希望通过自测获得参考意见。
- 青少年心理辅导前的初步筛查需求
- 与青春期叛逆、自我伤害、早期犯罪风险相关的评估场景
- 青少年本人,特别是10至18岁年龄段的青少年,想了解自己行为模式是否存在潜在问题者。
早期识别 + 理性接纳 + 科学干预,是面对品行障碍问题的关键三步。我们不否定孩子,而是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与痛苦信号。
如果你是父母/老师/社工/心理学工作者,这份工具将帮助你迈出重要的第一步。本测试不能替代专业心理评估,仅作为行为筛查和预警工具。
为什么使用“他评”而非“自评”?
品行障碍是一类以外显行为为主的障碍,很多时候本人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问题”,所以自评可能会掩盖真实状况,这就是为什么专业诊断、心理咨询中更倾向使用“他评”而非“自评”的关键原因。
许多存在品行障碍倾向的青少年在自我评估中可能会低估、否认、或者不理解自己的行为严重性。因此由知情照护者(父母/老师/社工)来观察填写,可提供更真实、更具诊断价值的行为证据。
相关心理测试推荐:
品行障碍筛查测试入口
品行障碍筛查测试共14题,覆盖4个核心维度:
- 攻击行为(如欺凌、打架、虐待动物)
- 蓄意破坏(如纵火、砸物)
- 欺骗/偷窃(如撒谎、盗窃、闯入)
- 严重违反规则(如夜不归宿、逃课)
点击下方“开始测试”按钮进入测试,完成测试后将自动获得详细结果分析与应对建议。